最近中国外交,特别有看头,应该说好戏连台,追剧都有点儿追不过来了。
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日前在福建会见来访的马来西亚外长希沙慕丁,有一个插曲特别有意思。
在公开见记者的环节中,希沙慕丁手拿着发言稿,用英文对着王外长说,“你永远是我的兄长”。
随后他改用普通话,并带手势又说了一遍,“我的大哥”。
王毅用英文回复说:“我们是兄弟”。
这种以兄弟互称的外交场面,的确不多见,我看视频,觉得是希沙慕丁兴之所至,也是有备而来,他不是华人,中文没那么标准,肯定事先请教了别人,专门做了注音,看稿应该是在看注音部分。
这段视频在网上,特别是在马来西亚国内,有很多好评。
比如有的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华裔,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源于中华文化的一份子。
还有一个第三代华人说,对自己的祖宗国认同感永远不变。
还有说,这次说话有礼有仪,称呼中国为大哥,中国称咱为兄弟,并没有托大。平等对待,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胸怀。
我们不需要美国,我们亚洲人要团结,不再被西方国家傲慢偏见对待。
但是,希沙慕丁外长自己可能没想到的是,这样兄弟相称,在马来西亚国内有人不买账。
反对党人士要求他收回言论,还要向全马来西亚道歉,原因是称王毅为大哥,是所谓谄媚语言。
希沙幕丁于是在个人推特账号上发文解释:我使用这一用语,并不是在指代我们的双边关系,因为马中两国牢固的关系,建立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考虑到王毅年纪更长,且其外交部长资历更深,因此从我个人的角度称呼他为‘大哥’。
他特别强调,尊重并不意味着软弱。
他说,马来西亚在和平、人道、正义、平等的价值观基础上,独立、有原则且务实。我们将继续为建立公正平等的国际社会,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说得很得体,也看得出来,希沙幕丁应该也是个性情中人,在本应该很严肃的场合,有一些个人化的表达,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在中国的外交主场,用几句暖场中文,记者会的气氛,可想而知了。
这种表达很东方,亚洲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和中国之间,那种关系和中美、中欧有巨大不同。
外交并不一定要板着脸说话,冷冰冰的样子。
我觉得,希沙慕丁如果不说中文,不觉得奇怪,叫了王毅大哥,也不觉得奇怪。
马来外长称王外长是大哥,那是由衷而来,中方没有要他这么说。
这种由衷也是基于两国过往,特别是经历困难时表现出来的。
国与国关系,跟人与人关系一样,到底怎么样,不在于共享富贵,本质看能不能患难与共。
王毅告诉希沙慕丁,马来西亚是跨越千年的好邻居、好兄弟、好伙伴。
我想,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有资格粘上千年这两个字的。
这次,中马五点共识是亮点。
启动合作高级别委员会,规划推进后疫情时期两国合作,重要表述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继续深化疫苗合作。中方疫苗半成品陆续运抵吉隆坡,马来西亚将成为本地区继印度尼西亚之后,第二个同中方开启灌装合作的国家,灌装供应,提速、量大。
两国共同支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支持主权平等,反对干涉内政。
还有持续推动区域合作。
共同维护南海和平与稳定。
这次到福建访问的有好几国都是南海沿岸国家外长,就在他们访问中国期间,美国海军罗斯福号航母打击群,经由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活动。
这个航母打击群包括罗斯福号航母、拉塞尔号驱逐舰、邦克山号巡洋舰。这是罗斯福号2021年第三次进入南海活动。
这是美国的一种语言,军事语言,美国对中国,也是对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东南亚国家的语言。
从时间点上,东南亚多国外长访问中国之际,双方走得太近,美国是要给脸色看的。
美国其实还是老一套,国与国交往,动辄恐吓、威胁性语言。
美军航母可以继续航行,但中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吃不吃美国这一套,就留着美国人自己去琢磨。
中国外交做出了自己的格局、信誉、品质,马来西亚外长对王毅外长的一声大哥,意味深长。
在全世界语境里,大哥一词,首先是担当的代名词,也是友情、义气。
如果马来西亚外长见到美国国务卿,就算美国人年长,资历更深,叫一声大哥,有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