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骗了中国人5000亿的马来西亚骗子,去泰国出家了

互联网冲浪多年的你,可能早已对“传销”之类的字眼免疫了,但你的爸妈以及他们的同辈人,在面对同样的骗局时大概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今年十月,一则发生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新闻,在国内轰动一时。

数百名金钱游戏的受害者亲赴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报案,控诉MBI集团以游戏理财为幌子,实施诈骗,累计被骗金额高达5000亿人民币。

新闻图片显示,此次赴马维权的受害者以中老年女性居多,他们在抵达MBI集团总部后,发现这家公司已经人去楼空……一些人因难以接受MBI崩盘的消息,不惜以自杀的方式了结性命。

两个多月过去了,钱还没讨回来,MBI集团创始人——马来西亚第三代华人张誉发(Tedy Teow)却再度在媒体上现身。

据《泰国头条新闻》报道,张誉发近期在泰国宋卡府Na Thawi寺庙剃度出家,昔日的骗子摇身一变,穿上袈裟、双手合十,俨然一副虔诚佛教徒的样子。

但你若以为这是骗子本人良心发现,决定痛改前非可就过于天真了,因为对于人生“三起三落”的张誉发而言,这只不过是自己多年行骗道路上的又一个“小小挫折”罢了。

“这不算是失败,而是一种考验,让我吸取经验。我会继续站起来再往前冲,永远不会放弃。多年前,在接受世界华人成功学大师网和《大橙报》的采访时,他曾一脸从容地谈起自己过往创业失败的心得。

“三起三落”,一直都是这位大师引以为傲的人生经验。

祖籍广东潮州的他从小就“继承”了祖先们的一些生意头脑,YouTube上一个以“MBI国际集团老板的故事”命名的视频显示,早在上世纪70年代,Teow就是一位积极进取的男生,他时常携带铅笔、练习本、梳子等各式各样的物品在学校出售。

和在学校时老老实实卖实体物品不同,进入社会后的张誉发乐于贩卖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他对国际上流行的各种“资金盘”、“集资盘”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自己的经历进行了包装美化,有受害者在接受采访时回忆,“他教我们如何投资,我们对他深信不疑,甚至会尊称他为‘张爸爸’,在我们心中,他就是个大家长。

但比起当受害者们的“爸爸”,行骗手段一路升级的张誉发更应该充当的,似乎是各路骗子们的导师。

2008年1月,张誉发伙同王东善成立了一家名为Island Red Café的咖啡馆,光听名字,你大概会以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实体创业,但这家红岛咖啡馆表面上售卖的咖啡、素食、甜品等只不过是为其真实业务所打的掩护。

网友MIKIKO就曾在自己的博客里记录了和朋友到红岛咖啡馆就餐时的所见所闻:

“当服务生把餐牌拿到我们面前时,我和同伴吓了一跳,一张餐牌上17种食物,竟然有10种食物打叉,不提供。”

通过赠送消费券、公开销售原始股等方式,这间咖啡馆在暗地里对顾客实施诈骗。它规定,只需投资6000令吉,就能成为公司的股东,成为股东不仅能获得原始股份,还能获得每月承诺赠送的100令吉消费券,连续60个月。

而直到2008年底红岛咖啡馆关门歇业时,蒙在鼓里的投资者们才发现自己中了计……有人将张誉发等人以欺诈罪为名告上法庭,但直到2010年3月,当地法庭才公开审理了这一案件,此时张誉发早已找好了“替罪羊”,他把锅甩给了当年的合伙人,自己缴纳了罚款,外加在监狱里呆了一天,就平息了这场风波。

可能是觉得整出的幺蛾子不够大,又或者是尝到了诈骗的甜头,之后的张誉发在传销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先是通过推介会、招商会、QQ群等方式,以年利息70%-90%的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投资者购买圆梦集团旗下的“圆梦赢家”等多个项目,一旦有人加入,便根据投资金额的多少将其分级处理,套路还是当年的套路:成为会员后每月能获得固定比例的返利,从而兑换虚拟货币,这一次,张誉发还加了一码:发展下线也可以获得丰厚奖励。

2014年10月,“圆梦赢家”网站彻底无法登陆,众多投资者的钱再一次打了水漂。

这一次,合伙人王梓骅被当地警方以传销罪逮捕,但张誉发本人却再一次全身而退。

按理说,稍微有点良心的骗子此时都应该及时收手了,但传销大师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眼光投向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MBI集团就是大师此次“海外远征”的杰作。通过发行“易物币”(MBI)这一虚拟货币,吸引消费者参与理财投资,参与者初次须支付700-35000元不等的费用才可获取会员资格,购买公司发行的广告套餐,例如:35000元可以购买5000M币的注册账户。

集团会根据投资额将会员划分为一星至六星不等的级别,成为会员后,你不仅可以获得静态收益,等发展出了下线,还能得到6%-10%的“直推奖”、“领导奖”及“对碰奖”。

当然了,张誉发的精明之处在于,他知道自己的这套东西在年轻人中不会有很大市场,所以干脆将目标用户定位在了中国五六十岁的中老年群体,“高回报、低风险、一本万利、买到就是赚到”,这些听上去鼓舞人心的口号轻而易举就取得了辨别能力较弱的大爷大妈们的信任。

MBI在全国蔓延之际,也发展出了大批量的下线,吸收了超过千亿的资金。而直到MBI在各省份“四处开花”,才开始引起警方的重视。

截止今年11月,54名“MBI传销骨干”在中国获刑,虽然两地警方以非常大的力度联合执法,但有受害者表示,2017年以后进场的人,基本血本无归,而MBI的崩盘,对这些投资者的打击是致命的。有来自广东的受害者,在留下控诉MBI的亲笔遗书后,于广州白云山防空洞内自杀身亡,遗书显示,被套牢的除了全部积蓄,甚至还有其父母的交通事故赔偿款。

可能连张誉发自己也没想到,自己精心设计的骗局在中国能有那么多人“买单”吧。

雪球用户@饕餮海 早在2015年时就对MBI骗局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其实概括起来无非“庞氏骗局”和“老鼠会”两个关键词。

MBI公司本身并不产生利润,它没有实际的产品,有的只是如金字塔一样的层级结构,依靠不断发展下线来推动资金循环。

简单来说就是“拆东墙补西墙”,靠下一个人的资金补足上一个人的收益,如“击鼓传花”一般将心怀暴富梦想的人不断卷入其中,而一旦鼓声停止,“花”传不下去的时候,这一链条也就自然断裂了,崩盘是一种必然。

令人忧心的是,在一部分受害者赴马维权的同时,相似的骗局仍在进行中,不断有“不明真相”的人被套进来,但也有人表示:

“其实上当的大部分都明白是骗局。人性的问题,很多人就是当赌博玩的,因为来钱快,只要赌自己不是最后接盘的就行。开始想的可能是赚了就退出,可是一旦容易赚钱了,就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知道崩盘后本金没了,才打着维权的幌子想把本钱捞回来,但你信不信,要是本钱拿回来了,很多人又会回头去玩其他资金盘了。”

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在MBI已经名声扫地的当下,仍然有一些看似“蒙在鼓里”的人还在为其发声:

这些人尚且抱有某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自己身处高位,试图找到新的“接盘侠”来为自己前期的“一时脑热”买单,却在不知不觉间正中骗子的下怀。

张誉发自然是深谙这一道理的,他曾在2013年的一个视频中说过一段颇具预言性质的话,“你对这个平台了解得越多,你就会越喜欢它。你越了解它,你就会越发觉得这个平台是不可想象的。”

有意思的是,相似的套路早在百年之前就上演过了。1919年,意大利移民、金融新星查尔斯·庞兹带着为数不多的现金和致富梦想流落美国,经过十多年的打拼,他发现赚钱最快的办法是金融套利,“只要45天,您的资金回报率将达到50%。”

没错,这套话术当时业已出现,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里,庞兹堪称“美国微商鼻祖”,但无论是他当年的套路,还是之后衍生而来的各种变体,或许有心人只需要在心里多问上一句,很多骗局便不攻自破了:那么高的收益率,他们到底靠什么能挣这么多钱?

但对大多数人而言,道理再简单不过,只是内心的欲望和贪婪不那么容易抵抗罢了,这也是张誉发们能够不断卷土重来的原因。

回到本文开头的那则新闻,削发出家在佛教国家,实在也不是件新鲜事儿,MBI集团总裁办公室总监林朝宗就对媒体表示:张誉发每隔一两年都会静修几天,今年则根据泰国习惯“短期出家”几天。

只是,张大师这一次的削发为僧,倒是給执法者出了点难题,引渡、和当地法院沟通……每一项程序都需要时间,只是不知道,这次披着袈裟的张誉发,能不能再次“金蝉脱壳”呢?

参考资料:

1. Malaysian Startup Gets $30Min Cryptocurrency Investment from Chinese Backers;

2. Tedy Teow, as depicted by his videos;

3. 鹰鉴《张誉发的“发家史”:从“白手起家”到千亿传销“帝国”》;

4. 雪球《易物币(MBI)骗局》;

资料整理:周南 & Kylin

撰文 & 编辑:Maa Lau

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