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焕然:《<吴华文史选集>导言》

f5669a35c1710192a7a6e2d51369d7a2.gif

fdab89563ef96e81df3fbd45165e86ad.jpeg

吴华,原名吴坤纪。新加坡中正中学毕业。服务杏坛三十余年,退休后仍笔耕不辍于乡土史研究。虽仅有中学之学历,但其著述成果却甚受学术界的重视和肯定。迄今,吴华的专著及合著的专书计有30本之多,主编的华团特刊亦有39本,量产丰富。其中,吴华的新马华族会馆史专著,更是现今相关研究领域博硕士论文必会参引之书。而其《马来西亚华族会馆史略》在1980年出版后,随即在次年(1981)就由日本学者翻译成日文,刊载于东洋大学《亚非文化研究所研究年报》。

和早期华人南来型态相似,1933年出生于海南琼山,吴华四岁随父南来马来亚,落户于彭亨与登嘉楼交界的雅姆小镇,父亲是树胶工人。1951年吴华只身离乡,转学到新加坡中正分校,1955年以高中会考文凭毕业,继而步入教育界,任教于笨珍培群中学、峇株巴辖华仁中学,担任文、史、地老师。1962年至1979年转到新山班兰华小执教,1980年升任圣若瑟华小副校长,1983年担任直落爪哇启东华小校长,直至1988年荣休。

桃李天下,被他教过的学生认识的是其原名:吴坤纪老师、吴校长。然而在乡土史研究及华团活动里,我们熟悉和认识的,却是“吴华”这个名字。

 

一   干戈的浪漫故事


但他最初的笔名也不叫“吴华”。早在中学时期,就已在《南方晚报》、《南洋商报》、《星洲日报》写起了小说、诗歌和散文,是新华/马华的“文艺青年”,当时他用的笔名包括“干戈”、“吴舍”、“杜亚”等。1952年新加坡南洋书局还为他(以“干戈”笔名)出版发行了一本短篇小说集《彭亨河畔》。

这本短篇小说集,写的多是浪漫爱情故事。文字简洁、文笔优美,也多夹混杂口语,具有浓厚的本土色彩。但干戈笔下的恋爱故事,大抵以分手、悲剧收场。

“静静的彭亨河,依然悠悠地流着,那流不尽的悲哀啊!永恒地盘据在我的心头。”(〈彭亨河畔〉)

“雨后的黄昏。天边浮现着一道虹,极美丽,极可爱。可惜片刻间便消失了,幻灭了。”(〈无罪的灵魂〉)

“雨季的东海岸。老天苦丧着脸,老是阴沉沉的。不是下着倾盆的大雨,便是飘着霏霏的细雨,一阵阵透骨的寒风,把雨吹在身上,显得格外寒冷。”(〈沦落〉)

〈彭亨河畔〉讲述的是日据时期华人逃难至彭亨某乡村,和当地马来姑娘谱了恋曲,却因世俗的种族和肤色偏见,不能结合。马来姑娘为了爱,投河自杀,而“我目前一片黑”。书中其他短篇小说,如〈无罪的灵魂〉写青年爱上娼妓,也因种种现实的阻扰,没能在一起。〈褪了色的梦〉叙述热血青年奔赴前线,当起南侨机工。战后复员,遗憾,原有的女朋友已嫁给他人。

我曾想把《彭亨河畔》的单篇小说选入今次这本《吴华文史选集》,但吴华说:“回想起从前所写的(文学)作品,不禁脸红。”尊重作者意愿,最终没有收载。惟着墨于本书之〈导言〉,是想做个对比。吴华的文史论著,文字简洁流畅,想来应与其当年文艺青年“写文学”的功底有关。但《彭亨河畔》的小说书写,都是悲剧,文字里愁绪弥漫,总是阻隔重重,看不到前方的出路。相较于其后的地方掌故书写,乡土史料和会馆史志的搜集,目标明确,态度积极。字里行间,充满正能量。

理解吴华何以不把其早期“小说”收在这本《文史选集》。想来,从强说愁的“小说”,到实事求是的乡土史书写,吴华著述的生命历程中,找到了存在的意义,积极、正念的方向。

 

二  没人做的专题,你去做

中学毕业后,吴华的求职教书历程,亦是艰辛而曲折。华校老师的薪资并不高。1962年他转任班兰华小教书时,薪水只有一百八十块。为家庭生计,替报章的“社会服务”版写写谘商性质的文章,帮忙回答男女爱情、青年和就业等各方方面面的杂碎问题,借此赚些稿费外快。

虽然这收入竟比教书薪水还多,但像这样协助答覆读者的兼职“卖文”,除了赚些外快,自觉也没什么社会贡献。就在这时,史学家许云樵提点了他,鼓励吴华,应该确立一个方向,找个专题来做。就像当年方修专注马华新文学的史料搜集工作,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许云樵跟吴华说:“没人做的专题,你去做,一定会成功。”经此提点,还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吴华就看到当时很多华团会馆的资料缺乏整理,于是他就从搜索自己的籍贯海南会馆史料做起,进而延伸至各方言会馆的史料整理工作。但当时的会馆史料太过松散,很多时候都是从零开始。手握一笔会馆特刊或资料,赶紧手抄记录下来。就这样抄抄记记,在1970年代初期,以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在《星洲日报》〈星云〉版,以“吴华”之名,写起会馆史略的专题报导。文章刊出,反应奇佳。就这样一写就好几年,见报率颇高。其稿费既能“帮补家用”,又能得到社会回响,深觉这样的书写工作很有生命价值之意义。

1975年,新加坡的南洋学会出版了吴华的《新加坡华族会馆志》。这是吴华的第一本会馆史略专著,也是其极具学术标杆的重要代表作。这套专著,颇受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连日本、美国、德国学者都因此书而引发研究的兴趣,树立了吴华在新马华人会馆史研究的学术地位。

1975年,对吴华的乡土史研究来说,也是一个关键年。这一年,他与新加坡的林孝胜、柯木林、张清江、李奕志和张夏帏等五位朋友,经常邀约到各个古迹景地做实地考察,抄碑文、探寻牌匾文物,并合著《石叻古迹》(新加坡:南洋学会)一书。这本合集诚如该书陈育菘的序言所指出的,这是一本集体研究和协作精神,集实地考察和文献探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成果,而且文字通俗,就历史普及的工作,意义重大。该书收有26篇文章,其中的4篇文章:〈不被注意的庆德会〉、〈粤海清庙话旧〉、〈丹戎巴葛福德祠〉和〈关于琼州天后宫〉,是吴华的文稿。这4篇文章即使是今天读来,仍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乡土史考实之作。

从新加坡延伸到马来西亚的会馆史研究,1979年吴华的《马来西亚华族会馆史略》得雪兰莪福建社团联合会和雪兰莪福建会馆“文学出版基金”年度学术组优秀奖,因而获得资助于1980年出版。如前述,该书出版后,被日本大学教授重视,译为日文。

做“前人没做过的事”,吴华开创了新马华人会馆史研究的先河。这是识见,也是其坚毅与耐力,默默笔耕的成果。

 

三   新山今与昔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吴华虽任教于柔佛新山,却经常往返新加坡,成了“新新关系”的“新新人类”。因而他早年常有空暇回到新加坡做田野调查、搜集资料,写写狮城掌故。

惟由于任教工作在新山,就地取材,新山乡土史研究也是吴华著述的重要一环。早在1977年,吴华《柔佛新山华族会馆志》(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的小书出版了,是为吴华的新山史研究的第一本专著。这本书乃经雪兰莪中华大会堂文教委员会特设的“文艺学术出版评审委员会”推荐,获得该会“1976年度学术出版奖”,因而获得出版经费资助,方得以问世。这本100多页的小书,是吴华在完成新加坡华族会馆史料搜集工作后,于1976年开始着手搜集新山华团组织的史料,并于《星洲日报》〈星云〉副刊连载,介绍40多个单位新山华人地缘性、血缘性和业缘性组织史略。据吴华透露,当时新山各会馆和华团组织的史料保存并不齐全,所以在进行收集资料的工作时,甚为困难。幸得《星洲日报》柔南办事处主任符传曙和舒庆祥等诸友好的指示与协助。书中插图乃《新明日报》新山办事处主任黄建成和《星洲日报》驻新山摄影记者杨育明代为摄影。这些插图,如今看来都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旧照片。

吴华还说,这本小书之出版,许云樵教授还提供宝贵的意见,并为这本书写序。许云樵在序言中勉励:“‘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我日夕期望这些忠信之士自告奋勇而起,好像吴华一样。吴华要我写序,我不捧他,却要人家也来编写会馆志,岂不奇怪?其实吴华只有一双手,马来西亚地方辽阔,决不是他一人所能包办得了的。吴华是急先锋,他已在跑,咱们为什么不要跟上去?跟呀!可得全力以赴,绝不能粗制滥造!”

1978年为方便工作,吴华搬回新山定居,并从1981年开始,在《星洲日报》的〈南马增版〉,辟一小块专栏,撰写〈新山今与昔〉系列文章。每期一篇小短文,加插一两张报馆摄影记者拍摄的照片,图文并茂。这乡土专栏在当时很是受落。那时候,我是宽柔初中部学生,参加历史学会。印象中,每周六的学会活动,学长都会拨出一小段时间讲述地方掌故。为推广乡土教育,当年的宽中历史学会正副会长黄培财和洪瑞加极力推荐我们阅读吴华在《星洲日报》的专栏〈新山今与昔〉。那些年,我们很用心地把每期的〈新山今与昔〉剪报留存。

犹记得那是1982年,宽柔中学历史学会邀请吴华来学校演讲〈新山的开埠史〉。吴华侃侃而谈:陈旭年、黄亚福、林亚相;港主制度、义兴公司、明墓、柔佛古庙……坐在台下听吴华先生精彩演讲,那宏亮的声音,深深吸引了我。吴华,还真可以说是我乡土史研究的启蒙老师了。

2000年,新山海南会馆出版吴华《新山今与昔》,那是前述吴华的同名专栏,谈述新山古迹、地方掌故史话、介绍先驱人物和华社组织、行业等73篇短文之结集。这本书,文字浅白易读、内容丰富,取材多元。其书写内容已不仅止于“华人史迹”而是扩及其他族群的文化历史介绍。像这样具跨族群的地方掌故书写,很适合拿来做“新山古迹巡礼”的基础教材。很可惜,这本书已绝版,不易读得。

吴华从学府荣休后,到新山咖啡酒餐商公会担任执行秘书至今。这是一个每天仅值班半天(早上)的职务,却拥有一间不小的办公室。这是吴华退休后,仍能笔耕不辍的契机园地,继续为乡土史研究做出积极的贡献。2002年出版《柔佛州华族组织概述》,其后又与数位同道合著《郭鹤尧传》(2004)、《黄树芬其人其事》(2004)、《黄羲初事迹》(2005)、编著《自强不息:曾振强名誉博士事迹与言论》(2011)等新山名人传述。2006年出版的《新山华族人物志》,更是一本“畅销书”。书中收集了五百多名新山先贤、时贤的生平简史。

同年,吴华还与舒庆祥等合写编撰《陈厝港方志》,继而合编《新山历史图片集》(2007)、合编选《柔佛新山华文史料汇编》(2008)、合编《陈旭年与文化街》(2010)、专著《口惹呀坡新旧事》(2011)、合编《孙中山与柔佛》(2012)及合编《柔佛义兴史料集》(2013)等新山地方史论集。从2002至2013这十年间,吴华几乎是每年至少一本论著出版,是其量产期。而柔佛及新山乡土史研究的著作近乎占了吴华作品的一半以上。

 

四  海南乡情浓


身为海南人,吴华对海南族群也是特别关心的。他虽也有论述潮州、福建、广肇和客家等其他族群的历史,但对海南人历史的书写,比重还是较大的。1999年《马新海南族群史料汇编》的出版,是吴华第一本有关海南史论述的专著。该书汇集吴华多年来撰写的关于新马海南人的移殖历史、社会活动、神明膜拜、宗乡团体和兴办华校等文稿,以及介绍四百多位在各领域表现杰出的新马海南乡贤。这本书由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出版,并于1999年在云顶举行的第六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上,分赠予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南乡亲代表。书中的〈大马海南人建立的天后宫和膜拜的神祗〉,是一篇具有详实统计数据、立论扎实的学术论文。基于其代表性,这篇论文也收载在本书《吴华文史选集》里。

2004年吴华又撰著了《新加坡海南人物录》(新加坡:武吉智马琼崖联谊会海南作家作品研究室)。

而在2009年,可谓吴华论著的“海南丰收年”。配合当时的南方学院与柔佛州16间海南会馆进行的“搜集柔佛海南人史料合作计划”之结案成果,吴华主编《近看乡情浓:柔佛州海南族群资料专辑》,并与我合著《远观沧海阔:海南历史综述(海南岛.马来西亚.柔佛)》,这两本书均各厚达五百余页,合计一百余万字。今次,我们也从吴华参与的这两本海南专论中,抽选出其撰写的数篇文稿,收载于本书《吴华文史选集》。

此外,同在这一年,吴华还编著《新加坡海南族群组织》(新加坡:武吉智马琼崖联谊会海南作家作品研究室,2009),以及《世界海南组织资料汇编》(吉隆坡: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2009)。2011年他又主编了《新加坡海南吴氏宗人事迹》,那是一本集自身祖籍地缘(海南)和血缘(吴氏)情怀而编著之作。

吴华的海南乡情是相当浓厚的,也经常协助海南会馆会讯、特刊的编务工作。2006年我们专访吴华,谈及海南人的特点,他指说:“海南人是一个小帮群,在马来西亚华人中仅排在第五位。但海南人相当团结,而且社群结构很单纯,不复杂。几乎 是一个地区只有一个会馆。”

 

五  实事求是的乡土研究


吴华还有好些文章,分别散见、刊载于华团特刊或会讯。他是多产的乡土研究者,惟其文章很平实,创见不多。立论向来较为保守、谨慎。文章论述常表达其中的正面意义,少有负面批评。而且行文之中,少有个人主观情绪,更少有哗众取宠轻率的伟论奇说。例如1997年他在主编《柔佛古庙专辑》时,是尽量收纳各种不同论见,即使是与自己意见相左,一些关于古庙创见的言论固有存疑之处,惟只要是“历史文献”,均给予并列书内。然而他在〈柔佛古庙的历史与修复〉一文中,经反复论证分析结果,判定:“柔佛古庙的历史,该不会‘太古’。”这是不屈从“乡愿”,非常难得的实事求是治史态度。

在乡团组织的论述方面,吴华的文章也不尽然全是“资料整理”。例如他在〈马来西亚华族传统性组织的发展与功能〉(2002)一文,把大马华团之发展,分为草创时期(1801-1890)、发展时期(1891-1941)、停顿时期(1941-1945)、复兴时期(1946-1957)和锐变时期(1958-2002)等五个时段。像这样的分期,是基本符合本地的历史脉络的。他在文中还建议传统华团应开放门户、扩大组织,加强团结。如此才能迎向锐变的挑战,免被淘汰。

吴华是一位和和蔼可亲、态度谦逊的长者,为人爽朗、乐观。他这些年来的文史笔耕和努力,有目共睹。专著、合著30本,也称得上可观。惟他很多的作品多已绝版,一些有份量的文章也多散见于各特刊,不易读得。感谢新山海南会馆理事长黄循积之倡议,本校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负责编辑,并幸得新山海南会馆名誉会长,也是南方大学学院董事长拿督张文强“同乡之谊”的赞助出版经费,乃有《吴华文史选集》之付梓。谨此向参与本书之出资、编辑、出版的各位同仁致谢。

吴华的论著,量产太多,要选辑重要及其代表之作,着实很难取舍。编选过程中,和吴华进行多次协商斟酌,从其近30本结集和一些特刊文章选出55篇文章,合计40万字。惟各篇长短不均。最早一篇在1975年刊出,最近一篇则在2016年完稿, 时间相隔40年之长。除一些错别字及人名勘误的重新校正,大抵保留其书写时期的文字用词。内容涉及会馆史略、地方掌故、名人传略、族群事迹等文稿。纵不敢言选录的这55篇文章全是其代表之作,却也尽量能求得反映这数十年来吴华文史研究默默耕耘的整体成果。愿与读者分享。

 

(作者系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教授、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所长。

感谢授权)


相关链接:

新书速递:《吴华文史选集》出版

马来西亚研究资讯Informasi Pengajian Malaysia 爱生活@爱大马3c0806322272342ffe784135941ed7ca.jpegfc906f7e63a7ea60d18806715bb313b3.png最及时的大马学术信息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